张玑晴神说最有个性的强迫症
编辑:张玑晴神 时间:2018-01-05 14:17
逼死强迫症系列
还记得这些小红点头像吗?
就是那些逼死强迫症无法消除的小红点!
后来还出现了新玩法
↓ ↓ ↓
“强迫症好讨厌”
“强迫症好好玩”
各种玩法
不断升级,乐此不疲
虽然大家玩得不亦乐乎
但是你们了解强迫症吗?
下面张玑晴神精神专家分析,所谓 “强迫症”,主要是在思维和行为上有强迫性表现,同时会有意识地进行反强迫,在二者的冲突中始终是强迫性表现获胜。因此,患者不得不迫使自己忍受强迫性表现,且无力进行反抗,就好像深陷在一张巨大的网中,你越是挣扎,却被束缚得越紧。这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,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常生活。
张玑晴神精神专家将强迫症的归纳为两种表现形式
强破思维
强迫思维分为强迫观念、强迫情绪、强迫意向等,表现上有强迫回忆、强迫怀疑、强迫对立等,这些都可以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。
强迫思维会在脑海中不断强化,不会被其他思维代替,也不会因主观意愿而停止,反而会因为对它们的抑制而变得更加强烈,就仿佛是它们将你施加给它们的力又反弹给你一样。
举例说说常见的一些强迫思维,比如
“孩子只要外出就会受伤”
“碰到脏东西我就会得病”
“如果我不完美就会被抛弃”
“我怕门窗没有锁好”
“在我看不到的时候会有人对我的食物动手脚”
“我也许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杀人”
……
强迫行为
强迫行为往往是为了抑制自己的强迫思维。
比如,总是怀疑门窗没有锁好,这种强迫怀疑在脑海中不断重复,导致的行为就是回去检查。检查的时候,这种强迫怀疑得以暂停,但这种强迫怀疑是持续不断的,因此也就有了强迫性地反复检查的行为。
至于那些总是担心自己不完美而会被抛弃的患者,为了抑制这种强迫想法,就会强迫自己每件事都做到完美,并且在细节上达到标准要求。只有这么做,才能让强迫思维得到暂时抑制。而长时间的强迫性行为后,患者会依据自己的“套路”形成一定的程序或仪式。
大学生手机癌
所谓 “手机癌 ” ,就是你对手机的依赖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;换句话说,就是手机强迫症。
你是否在任何时候都手机不离身?
上课时玩手机,在寝室玩手机,睡觉前还是玩手机。
现在几点了?
解 锁
锁 屏
手机好像响了
解 锁
锁 屏
是不是有事情忘记做了?
解 锁
锁 屏
恭喜你,你的手机癌已经无可救药。
人们对手机的强迫性关注,源于一种“害怕错过重要信息”的焦虑。当然,其实大多数情况是——
根本就没人找你!
现今,手机是十分重要的通信工具,重要到它甚至已经成为维系人与人关系的第一道具。所以,你经常看到有人一遍一遍看各种交友软件,查看电话和短信。其实,这无非就是源自对社交的焦虑,对情感的焦虑,以及对自我认同的焦虑。
对于手机强迫症来说,与其说是“害怕错过重要信息”,不如说是“期盼每一条信息”,说白一点,就是希望有人想着自己,以此来安抚自己对社交、情感和自我认同的焦虑。
大学生如何自救?
张玑晴神专家归纳的15五分钟法则
所谓“15分钟法则”,就是说,当你产生了某种强迫思维之后,为了消除这种强迫思维而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,先别着急,停下来,不用太久,15分钟就行。比如,你出门后会回来强迫检查门是否锁好。那么,当你想要这么做的时候,别着急,把这个反应的时间向后延缓15分钟。不过,这15分钟可不是什么都不做地干等着。这15分钟里,你有几件事情要做:
一是“再确认”。所谓“再确认”,就是认清当下自己想要回去检查门是否锁好这件事情属于强迫行为。
二是“再归因”。在意识到这是强迫行为之后,不要抗拒。告诉自己:“并不是我想要这样做,而是强迫症在作祟!”。
三是“转移注意力”。找一些你感兴趣的东西,玩游戏、看小说… …什么都行,总之,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上面。然后 ,重点来了!你可能还是无法集中注意力,因为你心心念念的都是你要去检查门锁没锁。但是,你要将注意力不断拉回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,然后坚持15分钟。
四是“再评价”。看看自己和强迫症战斗的过程,你要再次接受自己有强迫症的事实,不要觉得自己犹豫不决,总是要向它屈服,其实你已经很了不起了! “再确认”“再归因”“转移注意力”“再评价”是治疗强迫症常常用到的四个步骤。即使不和15分钟法则一起应用,也可以时常帮助你缓解强迫症。
巴霖效应
我们平时在看星座、性格测试等时,都会觉得结果和自己很相似,其实很多测试往往只是很笼统的对人的描述。当我们看到这些的时候,思维会自动从这些一般性描述中优先选择和自己相符合的信息,或者选择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。这就是巴霖效应,也叫 “巴纳姆效应”。巴霖效应描述的其实是人的一种求同心理,在求同的过程中,人们也可以进行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。强迫症患者在巴霖效应的作用下,很容易在某些方面“对号入座”,对自己的强迫思维或行为进行进一步认同,并在观念中将其合理化。而强迫症患者也可以利用这个效应。在看到一些积极信息时,巴霖效应同样发挥作用:患者会在这些积极信息中进行求同,看到与自己相符的部分,发掘自己向上的一面,不断强化积极的一面,缓解强迫症状。
霍布森选择效应
所谓“霍布森选择效应”,其实是一个思维陷阱。其源于17世纪在英国卖马的一个叫霍布森的商人。这个人说:“我做生意是很公平的。你想买我的马还是想租我的马,都没问题,随便你挑。但是,你只能站在门边上挑。”他的马圈只有一个小小的门,人们只能挑到一些瘦小的马,因为高大肥壮的马根本就走不出来。可是,人们还是觉得自己“挑选”到了合适的马匹,却没有意识到,自己根本就没有其他的选择。霍布森选择效应在强迫症患者身上的作用往往很显著。患者看似给了自己很多选项,事实则不然。他们实际上在其他选项上都标注了“此门不通”,只给自己留下一条道路,那就是他们一直强迫自己的那条路。所以,强迫症患者一定要意识到自己陷入了霍布森选择效应的思维怪圈,在做决定的时候要认真考虑,自己是否还有其他选择,能不能有所改变。
毛毛虫效应
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这样一个关于毛毛虫的有趣实验。他将很多毛毛虫排成排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,让它们在花盆边上围成一个圈,不远的地方放着毛毛虫喜欢的食物。然后,毛毛虫们开始动起来,它们一个跟着一个,慢慢绕着花盆的边缘走啊走,夜以继日,不知疲倦,没有一只离队,更没有任何一只去奔向美食。它们只是单纯地跟着前面一只走下去,重复着毫无意义的事,最终就在美食旁饥饿劳累而死。人们用毛毛虫来比喻那些一味跟随的人,把因无意义的盲目跟随而引发不良后果的现象称为“毛毛虫效应”。毛毛虫效应在强迫症患者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。但是,他们跟随的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之前的思维或行为习惯。他们并不思考这些思维或行为的意义,只是因为习惯而进行跟随或重复,便加强了强迫现象。强迫症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自身是否有“毛毛虫”现象。强迫自己想某个问题,或者强迫自己出现某种行为,这是否只是在跟随从前的习惯,而忽略了这种思维或行为是否有意义。一旦发现这些,患者就可以尝试让自己摆脱“跟随”的状态,重新进行选择,向着更加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。
【 火柴人 】
罗伊(尼古拉斯·凯奇 Nicolas Cage饰)是一个手段高超的职业骗子,他有一个大胆且贪心的伙伴法兰克(萨姆·罗克韦尔 Sam Rockwell饰),他们一起搭档了很多年,几乎没有失过手。
同时,罗伊亦是一个精神强迫症患者。他爱干净,不允许别人穿着鞋走进他家;他谨慎,每次出门都要三番五次检查煤气和电源开关。法兰克为此帮他找了一位心理医生。
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,罗伊找到了他失散多年的女儿安吉拉(艾莉森·洛曼 Alison Lohman饰)。女儿的出现改变了他的生活,让他慢慢感到了做父亲的乐趣。但他并不想让女儿知道他的职业。
但是纸毕竟包不住火,女儿知道了他的秘密,并展现出极其出色的欺骗才能,罗伊决定将他一身的本领都传给女儿。
很快,一庄“大买卖”来了,父女、伙伴齐上阵,结果将如何呢
好了,最后给大家送上一份
强迫症自测
请你找一处安静的地方,回忆自己最近三个月的情形,根据实际回答下面的问题。
1.你是否总是感到自己做得不够好?
2.你是否做事总是很慢,以确保自己不会出错?
3.你是否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反复检查?
4.你是否看到别人做事情没做好就觉得别扭?
5.你是否无法容忍别人出错?
6.你是否总是在内心反复重复同一个观念?
7.你是否总是回忆过去的场景,并且无法自拔?
8.你是否总是喜欢追根溯源、穷思竭虑?
9.你是否总是反复做毫无意义的某个动作?
10.你是否有严重的洁癖?
11.你是否对于物品的摆放有严苛的要求?
12.你是否会有一些奇怪的原则,并且严格遵守?
13.你是否认为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是有强迫性的,但你无法阻止自己?
14.你是否认为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是有强迫性的,并且为此感到痛苦?
以上 1 4个问题中 ,如果你的回答有 4个以上为 “是 ” ,那么你可能有强迫症倾向 ;如果你有 7个以上的回答为 “是 ” ,那么你很可能患有强迫症 ,建议到想张玑晴神这样专业机构做一下鉴定 ,强迫症早发现,早诊断,早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