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过度焦虑,正在毁掉自己的孩子
编辑:张玑晴神 时间:2018-01-18 10:12
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。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,他们的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都牵动着父母的心。因此,当今社会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——来自父母的焦虑。
在平时和家长的交流中发现,很多家长盲目教育孩子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内心的焦虑,这种情绪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家庭氛围,更是会影响甚至耽误孩子的发展。
有些人会说,情绪焦虑都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、负担的加重等造成的,但专家说,现在的家长们对于孩子的焦虑,恰恰是家长自找的。
张玑晴神专家发现,在国外,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心态都很阳光和宽容,他们愿意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面对和解决孩子的问题。他们不会为了孩子的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好,在学校和同学打了一架这样的小事而焦虑。不仅如此,美国的教育氛围也很自由,活跃。
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在中国,大部分家长正处于这种“自找的焦虑”中。还有些家长,好像如果没有事情可以让他们焦虑就会生活不下去似的。他们焦虑着孩子的成绩、在班里的表现、与同学的相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。
据专家分析以后发现,中国家长的焦虑,主要是由于以下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:
到底为什么要焦虑?
1.对于孩子未知未来的恐惧和不可掌控
自从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,很多家长就会忍不住想象孩子的未来,焦虑着孩子的未来。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早早得为孩子设计好Ta的未来,甚至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或者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。因为这种恐惧感,家长甚至想要掌控孩子的未来。
但Professor却想告诉大家,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,无论你有多焦虑,都不可能决定或看到孩子的未来到底是怎样的。人生的精彩就在于自己对未来开拓,就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。所以,这种焦虑完全是家长自找的。
2.将孩子盲目与“别人家的孩子”做出比较
“别人家的孩子”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,上学时期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它了。父母总是习惯性得拿“别人家的孩子”与自己家的孩子相比较。比较是好的,有比较才会有进步。
虽然这种出发点是好的,都为了孩子的发展,但大部分家长的比较是盲目、攀比的,而这种盲目更是根植于他们内心自找的焦虑。
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。网络的迅速发展方便了家校沟通,现在做家长的可以通过微信、QQ等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切。
班级群里发了孩子的语文考试成绩;画画兴趣班里发了一些小朋友的作品;播音兴趣班里发了一些孩子的表演视频……
家长拿着手机,对着自己的孩子苦口婆心得说了一下午:“你看看人家前三名的成绩”,“你看看人家画的作品”,“你再听听人家的主持”……
人家,人家,总是人家,这位家长就是盲目得拿“别人家的孩子”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的典型例子。这是犯了取样偏差的错误,总是拿别的孩子优异的地方与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较,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出众。
面对这些“自找的焦虑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下面,来听听Professor怎么说:
壹
积极对待焦虑,
把握好焦虑的度
其实,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。孩子只不过是一次数学考试没有考好,就焦虑得不行。到处去打听哪里有好的数学培训班,恨不得下一次考试就赶紧让孩子把分数提到前几名。
焦虑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很多家长把握不好焦虑的度,以至于会影响到孩子与家长的亲子关系以及孩子未来的发展。那么,怎么做才能把握好焦虑的度呢?
1.对于较轻的问题,比如一次考试没考好,和其他孩子在操场上打了一架等,这些问题从长远并不会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。你应该淡然处之,完全没必要彻夜不眠,太放在心上。
有位邻居,孩子刚入一年级,第一次语文单元测试,孩子考得不理想,家长就焦虑得不行,与老师彻夜长谈,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孩子把成绩提上去,恨不得下一次考试考到班里前几名。这就没有把握好焦虑的度,属于过度焦虑,而这些焦虑,就是自找的。
2.对于稍严重点的问题,比如学习障碍,社交障碍,这些问题虽然不致命,但可能显著影响孩子的未来。你就应该高度重视起来,仔细思考,认真想出对策,直到把问题解决。
3.对于较为严重的问题,比如那些严重危及到孩子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事情,你就应该心急如焚,竭尽全力,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。
如果把握不好焦虑的度,对孩子的未来过度焦虑,就会低估选择的机会成本,甚至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。
贰
正视孩子之间的差距,
不盲目追随“别人家的孩子”
1.正确认识孩子之间的“不一样”
正如“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”一样,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。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,就决定了Ta的与众不同。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也告诉我们,个体在认识、情感、意志等心里活动过程中总是有差异的。
当家长的,要意识到孩子的独特性。有的孩子擅长绘画,有的孩子擅长弹钢琴,有的孩子擅长播音主持等等,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。所以,你要正确得认识到这种“不一样”。
2.将孩子与同龄人中的大多数孩子做比较,而不是只比那些“尖子生”
很多家长往往会把自己的孩子与那些“尖子生”做比较,今天拿Ta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尖子比,明天拿Ta的绘画作品和画画尖子比,后天拿Ta的身体和运动尖子比,这就犯了取样偏差的错误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你太焦虑了,你对孩子的未来过度焦虑,总是要求孩子要做到最好。比较是好的,但你应该将孩子与他的同龄人中的大多数人进行比较,而不只是那些站在最高顶的人。
不必过于担心那些指标,要对孩子做出正确、客观的比较,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。不仅如此,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告诉我们,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有一定顺序的,切不可心急,不可将不同年级阶段的孩子进行比较。
叁
拒做焦虑的奴隶
焦虑不随着问题的消失而消失,这是过度焦虑者的一个典型的特点。有位朋友,就是一位典型的过度焦虑者。
一年级的时候,他担心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,孩子上了二年级,他开始担心孩子跟同学间的相处,等到三四年级,他又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,到五六年级,又担心孩子的小升初问题。
前面的问题顺利解决了,他并没有反思自己为何如此焦虑,而是又扑向下一个焦虑的问题。
因此当一个问题解决时,你的焦虑应该随之消失,拒做焦虑的奴隶,不要被焦虑牵着鼻子走。
专家点评:
“
其实大家知道,自从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,你就想给孩子最好的一切,你生怕自己对孩子的关心不够,生怕自己的付出不够,因此你会产生许多的焦虑。但是你也要知道,这种焦虑并不是不可控的。
所以,放下那些“自找的焦虑”,把主动权留给孩子,坦然,面对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。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拥抱孩子的未来,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吧。